春晚的《坑》把人看高潮了,现实的坑谁来填?

时间:2023-01-24 00:57:53阅读:4963
今年的春晚没看,大抵是阖家团圆的节目、家长里短的小品,与歌舞升平的画面。在一片热闹欢乐的氛围中,倒是沈腾、马丽的小品《坑》颇受关注。1坑,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一个不干实事的主任,在得知局长搞“偷袭”后,
  • 剧情
  • 刘兴月 山本胜巳

今年的春晚没看,大抵是阖家团圆的节目、家长里短的小品,与歌舞升平的画面。

在一片热闹欢乐的氛围中,倒是沈腾、马丽的小品《》颇受关注。

1

坑,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一个不干实事的主任,在得知局长搞“偷袭”后,要从属下夺功绩,却被所辖区域没填的坑,“坑”瘸了局长,最后被要求回家“躺平”的小故事。

全长15分钟,笑点不断。除了演员们的精彩演绎,还在于内容本身的稀缺性与话题性。

稀缺性,是以前鲜有类似的语言类节目,这不符合和谐的的基调。当然,2015年也有个抨击溜须拍马的小品《投其所好》,但比起《坑》,后者就要生猛很多!而且,还将“躺平”这个不被主流声音所接纳的词拿出来,也是一大进步。

话题性,在于敏感与超纲,这是阖家团圆幸福年的禁区。可这个小品,敢于在赞颂的大调性中,将公务人员拉出来踩一踩,并用戏谑的手法演绎一种现象,当然是爆点!

另外,将这类话题搬上春晚,是直面问题、不遮不掩,用高于生活的艺术,将现象包装起来,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,看到被放大的问题。更是一大步的一大步!

在万物皆需审核的当下,《坑》破了底线,也让观者耳目一新,直呼过瘾——甚至将心怀天下的普众,给看高潮了!

2

然而,笑的有多大声,事后就会有多失落。

因为引人发笑的,在于被艺术化的现象——艺术高于生活,但并不是架空。

我们看到郝主任,总会想到身边的那个他,不管在民企还是单位,总有那个奉行“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”、日常躺平无业绩、恐于担责不作为的中高层。

更可怕的是,这样的人却“左右逢源”,平步青云。

八年前的小品《投其所好》中,郝健还是一名科员,他凭借高超的拍马技术成了科长;现在,他摇身一变成了主任——或许这种人物假设在两个小品中不成立,主任的职位也不高,但比起现实,实乃小巫见大巫!

君不见,今天那个谁被查,明天那个谁谁被拘,后天那个谁谁谁被规。眼见他高楼起,眼见他楼塌了!人人得而诛之,最后由人人买单。

3

那小品看爽了之后,现实中的坑谁来填?

《坑》的最后,没有交代人们最关心的坑有谁来填,演短了两分钟的最后,也不可能交代——不仅出戏而且累赘,但现实需要,人们也最关心。

现实中,人们永远是包容、大度的,以最大的气量海涵各类差错,错也不要紧,就害怕没人改。

可能,新的主任会提上铁锹三下五除二把坑填了,至于能不能坚定不移地事事督办,填上一个又一个坑,这也是百姓最关心、现实中最稀缺的。

百姓最关心实事,官方最关注作风。作风正派,则事事妥当!

一年之计在于春,奋斗创造奇迹。广大干部应多一分“动如脱兔”的机警和敏捷,切实做到“在位善为”,敢干事、愿干事、真干事、干成事,愿混日子、不作为、甘于“躺平”的干部再无立足之地!

上面这段引自官方对《坑》的锐评,下面以百姓的角度套用如下:

一国之计在于臣,务实方得民心!你们要有一个超强的公仆心态和意识,切实做到以人为本,为我们服务,想民生之所需,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,就该跌的粉身碎骨!

春晚小品

相关资讯